(東漢著名書法家) 張芝(? —192年),字伯英, 敦煌郡 淵泉縣(今 甘肅 省 瓜州縣 )人。 東漢書法家、"草書之祖", 大司農 張奐 的兒子。 出身名門,拒絕朝廷徵召,潛心研習書法。 擅長草書中的 章草 ,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、筆畫分離的草法,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,富有 獨創性 ,在當時影響很大。 李志敏 評價:"張芝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峯,精熟神妙,兼善章今"。 [1] 沒有真跡傳世,僅存《八月帖》等刻帖。 漢獻帝 初平 三年,去世於家中,著有《筆心論》,與 鍾繇 、 王羲之 和 王獻之 並稱" 書中四賢 "。 中文名 張芝 別 名 張伯英 民 族 漢族 逝世日期 漢獻帝初平三年(約公元192年) 職 業 書法家 主要成就 創今草,被譽為"草聖"
2024甲辰龍年,12生肖中,屬馬、猴、雞的朋友如何旺宅、旺財、旺運、旺事業?幸運色系與數字、方位方位又是什麼?生肖屬馬─掌握住機會,讓夢想變成理想;生肖屬羊─目標越明確,行動就越有力道;生肖屬猴─不按牌理出牌,創造空前的大成功。(本文節錄自《2024龍年開財運賺大錢》一書 ...
昆明市 ,簡稱 昆 ,別稱「 春城 」,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雲南省 省會 ,是雲南唯一的 特大城市 和 中國西部 第四大城市 [註 1] ,是 中國西部地區 重要的 區域中心城市 [1] ,是雲南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;是 中國西部地區 重要的旅遊、商貿城市。 是中國面向 東南亞 、 南亞 開放的門戶。 也是中國著名的 歷史文化名城 和優秀旅遊城市 [2] 。 昆明素以「 春城 」著稱,因其夏無酷暑、冬無嚴寒、氣候宜人,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。 昆明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,擁有 世界自然遺產 雲南石林 ,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滇池 , 轎子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, 西山 國家森林公園 ,以及眾多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。
國紅解釋:魯班尺的長度爲我們用的舊時尺的一尺四寸四分 魯班尺規格換算:1尺=1尺四寸四分(約合47.853釐米)一尺=8寸(內有吉凶) 門公尺的尺寸爲:一尺=50.4釐米 一格=6.3釐米 凡門公尺的用法是自左而右 自下而上 自前而後 在內不在外 凡房、門、屋皆可用此尺度量 凡魯班尺是用於量家具等物品的! 用法同門公尺! 1.「財」臨門好細詳,外門招得外財良,若是中門常自有,積財須用大門當,中房若合安於上,銀帛千箱與萬箱,木匠若能明此理,家中福祿自榮昌。 2.「病」臨門招疾病,外門呆鬼入中庭,若在中門逢此字,災須輕可免危聲,更被外門相照對,一年兩度送口靈,於中若要無凶禍,這字絕對不可親。
今年桃花排行第10 ,如在2023年分手的,則不會太快有桃花。 屬龍流年運程 犯太歲,加上凶星「華蓋」,易感悲觀,尤其在農曆三月犯太歲月,但可出外旅遊紓解。
是非分明 shì fēi fēn míng [释义]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。 [语出] 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"故贤圣之君;博观终始;穷极事情;而是非分明。
jiāo lù 出 自 《後漢書·皇后紀上·和熹鄧皇后》 解 釋 交塞於路 解釋 交路 解釋 編輯 1.交塞於路。 謂在道路上交錯往來。 2.縱橫交錯的道路。 3.見"交絡"。 4.在鐵路上的應用是指列車在規定區段內往返運行的迴路。 通過設置交路來合理分配有限 運力 ,以發揮鐵路最大的運輸效率。 例如"大交路""小交路"。 簡單來説就是折返,可以理解為了多個交路構成了路網。 交路 出處 編輯 《後漢書·皇后紀上·和熹鄧皇后》:"垂恩元元,冠蓋交路。 " 明· 李夢陽 《雜詩》:"交路夾芳蘭,逝駟何駸駸。 " 1. 交路 .漢典[引用日期2020-06-13] 圖集
政府换届 Getty Image 新一届政治局七位常委出炉,除了李强被公认将担任总理外,其中一位将接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。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选举和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。 将产生新一届中国国家主席、副主席、国家军委主席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、副委员长等。 政协一次会议将选举新一届全国政协主席、副主席、秘书长和常务委员。...
粵語 ( 粵拼 :Jyut6 jyu5),俗稱 廣東話 、舊稱 廣府話 ,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 白話 ,海外廣東人多稱之為 唐話 ,是 漢藏語系 漢語族 的一種 聲調語言 [2] [3] ,常用詞中按不同方式計數有兩成 [4] 、一百至兩百個 [5] 侗台語 詞匯,其保留不少的 古漢語 特徵 [6] [7] [8] [9] ,語音上粵語代表 廣州話 部分保留唐宋中古語音系統,平仄用韻契合 唐宋詩詞 ;詞彙上保留諸多半文半白的古漢語詞或語素,用語有文白夾雜特徵 [10] :103 。 若視 漢語 為一種語言,則粵語是漢語在 廣東 和 廣西 地區形成的 一級方言 ,下分數支 二級方言 ;若視漢語為 漢語族 ,則粵語為其中一種語言,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。
芝的筆畫 - 觀音山墳墓 -